崔晓黎:“退耕还林”不能退
发布者:崔晓黎 发布日期:2004-04-12 点击次数:791220
崔晓黎:1973年9月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,1977年3月毕业参加工作。1980年9月,到现中国农业大学学习,主修农业经济史专业,1983年10月毕业,获硕士研究生学位。毕业后先后到农业出版社和农业部办公厅工作,1985年12月调原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工作,1990年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,1992年任中心农村部第一研究室主任。1997年被评为研究员。本人专业主攻方向是:中国近现代的城乡关系、粮食问题、WTO问题、生态保护问题等。
2003年9月以后,我国的粮食价格出现一定幅度的上升,目前已趋于稳定。在此背景下,相当一部分人认为:中国将再次出现粮食安全问题,此前连续多年的粮食供给过剩现象将在近一、二年内出现“拐点”,因此自1999年开始实行的“退耕还林、还草”政策应当立即终止或大幅度减缓速度。这种意见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决策,这一现象十分类似于1994年“布朗旋风”时的背景。
“退耕还林、还草”问题,严格来说不应当进入粮食安全问题的范围,道理很简单,我们所说的粮食安全问题,是限定了环境生态底线。比如,需要退耕2亿亩,则粮食安全问题就是在扣除现有耕地2亿亩以后的事情。如果说历史上因为粮食问题而侵害了国土生态安全的话,那么今天的“退耕还林、还草”则是对现代粮食安全问题定位的全面回归。
一种机会主义的表现是:粮食一多就说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已经从数量阶段进入质量阶段;粮食价格一上升,似乎又要少,马上又说退耕还林还草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。似乎牺牲生态安全来换取粮食安全仍然需要维持下去,似乎农民种植粮食只能维持一个生存性的低价格。似乎过去常讲的国土生态危害损失,在这时一下子都不存在了。
2004年已经到来,但愿在新的一年里在“退耕还林还草”的大政策不要出现动摇。相反,这一关系国土生态安全的政策目标要尽快如期安排到位,加大研究力度,保证其效果的可持续性。
--来源:【中国经济时报】